探秘日本足球:看看人家是怎么做课外足球培训的?
在中国,没人踢球是令许多足球人困惑的问题。因为没人踢球,许多培训机构只能从风风火火走向衰败。但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,一对日本兄弟来到了上海,创立了足球培训机构,不光pei,书写着他们的足球故事,这个故事一写就是10年。腾讯体育原创栏目《探秘日本足球》第五期,为您讲述日本人在中国的足球故事。
千叶将智和康博,一对“80后”的日本足球兄弟,自21世纪初开始耕耘上海课外足球培训市场,经过10年,艰难中起步的事业终于扭亏为盈,成为业内公认的翘楚。
2015年,中国足球整体改革方案呱呱落地。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青少年足球培训,一夜间资本涌入,灸手可热。市场的急剧变化,为千叶兄弟的培训事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惑和苦恼......
这可能是中国唯一一家有教练培训的课外足球机构
9月的一天,台风前夜的上海,乌云密布。某五星级国际酒店顶楼,如茵的绿地上,小小的五人制球场却一派热气腾腾。
千叶将智和千叶康博是一对“80后”的日本足球兄弟。两人联手打造的课外足球培训机构“世堡( SPORVA)”,就座落在不远处的遵义路和天山路交汇处。眼前的五人制球场是“世堡”长年包租下来的,利用白天的休息时间,公司辖下全体12名专职教练,正在这里接受一周一次的例行训练。
10:00,全员热身;10:30,模拟普通班实际教学场景,随后是晋阶班。10:40,模拟对抗。10:50,训练结束,众教练举手发言,坦陈对当堂训练的意见和建议。当天,因为有三名正在接受面试的新教练加盟,12名专职的中日两国教练,练得更加投入和带劲。
在模拟对抗环节,将智亲自领了背心上去,传、拨、射,一气呵成。回到场边,留心到一名中方教练脚上,新穿上了一双某国际品牌赞助商的打折球鞋,将智饶有兴趣地蹲下身子,按了按鞋面,“不错哟!”随即,目光再次转向了面试中的三名新人身上。
有着职业俱乐部执教背景的新人A君,场上表现堪若脱兔,一记脚后跟妙传更是赢得掌声连连,桀骜孤独的身影却时时游离在众人之外。另一厢,非足球专业出身的新人B,却跟新伙伴们打成了一片,乐在其中。
将智前一秒微蹙的眉头,此刻舒展。世堡对教练的选用精益求精,唯独却并不拘泥于专业背景。
“我们的选拔标准,一是全员会说中文,二是能吃苦,有激情;第三,是擅长沟通,能很好地跟团队,跟孩子们打交道。最重要的,是要认同我们的理念,或者说价值观。”千叶将智说。
8年扭亏为盈,5年有了进阶班 未来用15年做成万人俱乐部
来上海14年了,千叶将智的中文早已说得很溜,也颇为字正腔圆。
千叶将智1981年出生于日本,2003年进入上海一支甲丙俱乐部效力,2005年退役。有志在中国闯荡一番青少年足球事业的他,利用之前的积蓄,办起了课外足球培训机构,最初只招收在上海学习生活的日本少年,2009年起面向中国孩子开放。
将智的举动,在21世纪初的上海滩,颇有“吃第一只螃蟹”的意味。代价也是巨大的:公司迟迟处于亏损状态,直到2010年获得日本“利福乐世”注资,解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。2012年,在长达8年的坚持后,公司终于扭亏为盈;次年,他终于拥有了个人品牌“世堡( SPORVA)”。
如今,“世堡”已是上海课外足球培训业界公认的翘楚,将智亲自担任着董事长总经理。在这次时隔5年的拜访中,美丽的女友YUKARI已成了他的夫人,为他生育了一个漂亮的女儿——当年为了支持将智的事业,优雅可人的YUKARI小姐放弃了在日本优渥的生活,选择来到上海一家日资公司谋职,全身心匡扶男友的事业。
2015年,中国足球整体改革方案呱呱落地。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青少年足球培训遍地开花,这给千叶兄弟的事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和苦恼。
“一下子很多人开始关注青训,关注足球行业了。当时我们在上海的市场里已经是规模最大,所以最先出来的一个现象是,我们的教练被挖走,同时这个教练带走自己负责的学生。当时教练和会员都流出得蛮厉害。”
市场的急剧变化让世堡经历了许多,也改变了许多。今天的世堡保持着一定比例的教练流出量,但学生的人数一直在逐年递增,从2013年时的700人稳步增加到2015年的900人,再到2017年的1300人,几近翻番,事业可谓蒸蒸日上。
千叶将智感恩这一切,却并不满足于现状。
“(2012年时的目标?)完全没达到,路还很长!5年了,我们只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终于有了进阶班。”普及班面向3岁到幼儿园大班,进阶班面向小学一年级到8岁左右,千叶将智的梦想,是未来继续开拓“精选班”,直至最终做成一支真正的俱乐部。
他对一家理想俱乐部的定义是:能够为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专业人才,人数至少达到15人;而为确保在小概率的逐级选拔后有这样的产出,机构的“金字塔底边至少需要扩大到1万人”。
预计这一天会在何时到来?“5年、8年,或者是15年,N年?我没有奢望过,这一天会在多早到来。”将智正色说。
8年扭亏为盈,5年拥有晋阶班,未来愿用1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,做成一支万人俱乐部——但千叶将智拒绝一切形式的拔苗助长。
引进外来系统,真的适合中国吗
千叶康博的手机亮了一下。他微一沉吟,迅速秒回——理解,欢迎你们再回来。
33岁的康博是将智的弟弟,现役时期也曾是一名职业球员。10年前,他从香港一家上市公司辞去了白领职位,投入了哥哥在上海滩的事业。兄弟联手,其力砾金——如今,康博担任着世堡公司的副总经理,不仅在中国成家立业,还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。
人生赢家,夫复何求。但康博依然保持着事必亲躬的习惯。教练训练课上,他全程扮演“学员”,目不斜视。课后交流,他果断举手,提示扮演“教练”的中方教练组长:今天课上有三名新“学员”(指接受面试的教练),是不是应该多夸夸他们呢。
日本“80后”感恩着中国给他带来的一切,但他也有不小的困惑。就在刚才,一名孩子家长向“叶教练”发来了道别短信。在世堡学习足球一年后,她的孩子投奔了另一家号称引进了NBA专业青训系统的机构。
康博回忆说,自从中国从国策层面推进足球改革以来,从“兴趣型”学习的世堡,投奔到“专业型”机构的孩子,这不是第一个,许多都去了国内与AC米兰、巴萨、阿森纳等青训营合作的“专业”机构,其中不乏弃足球投奔篮球的例子。
“老实说,这对世堡的影响不大,因为我们在慢慢探索自己的金字塔体系,学生人数也在稳定增加。问题是,国外移植来的所谓大品牌,所谓的专业、系统,真的对中国的小孩子有用吗?梅西一开始接触的就是专业性的系统训练吗?”
康博的困惑是,中国的家长和孩子,为什么这么着急就走专业化的道路?家长的热情和孩子的喜好,果真就一致吗?事实上,他也不止一次遇上,孩子离开世堡加盟专业机构,转身又重返世堡大门的例子。
他的结论是否定的:日本青训也从国外引进过一系列的体系,最终都全部进行了“日本化”,在训练理念和阶段节奏上,教练、学员、家长做到了三者平衡,让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了向专业发展的顺畅通道——过早的所谓专业化发展,只会拔苗助长。
“以为把孩子送上了一只大的船,然后就可以飘洋过海了...... 我不懂,太不懂了,简直就像泡方便面一样。可是,孩子的培养怎么能速成呢?”徬徨的中国家长,摇摆不定的价值观,让康博直呼看不懂。
中国的教练,可惜了!
在采访过程中,康博的口头禅是“外界太喧闹”,将智则不时地摇头叹息着——“可惜了!”他的惋惜,更多来自于作为行业精华的教练群体,在紊乱的市场秩序和短视行为下的迷失。
世堡的教练被挖得有多狠?将智身边的一名世堡高管是这样表述的,半带着骄傲的口吻。
“全上海80%的机构,都有之前是世堡的教练。或许我们不方便说哪一家机构有我们的教练,但我可以说,哪一家机构没有我们的教练:有规模的培训机构里,唯一没有我们世堡教练的,是索福德。”
索福德是一家以场地运营为主的公司,近年来也开始利用闲置空置足球场做青训,受制于上市公司背景,在教练的薪资待遇上并无太大优势。
然而急剧扩张的市场,水涨船高的教练缺口下,蠢蠢欲动的资本和机构们却是来势汹汹:他们手握雄厚资金,有的甚至拿到了校园足球项目,却没有耐心自己培养教练,也缺乏体育行业背景。这些机构动辄允以翻番的薪资,这对世堡的教练个体无疑具有一定杀伤力。
对于自家教练被挖走,将智有着出乎意料的超脱心:即便没有青少年足球热的背景,一家对客户负责的课外足球机构,也理应保持一定的人才流动比例,所谓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没有一个行业可以例外。
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14年的将智,对良性竞争亦持欢迎态度。
“我们的教练如果被挖出去了,如果挖他的公司或者说教练个人,他们的价值观跟我们一致,其实我们也是很开心的。一方面教练个人有了更好的发展,其二都是共同培养这个行业。这样的良性竞争何乐不为,因为我们是愿意培养教练的。”
尽管面临着种种挑战,但世堡人亦有世堡人的骄傲和自信:你可以模仿我的体系,模仿我上课的内容,甚至可以挖我的教练,但是如果我有业内独一无二的价值观和宗旨,我还一直在前进,而你不是真心想做这个行业,只是想赚钱的话,你可以无限接近我,但永远无法超越我。
“肯定要跟上中国变化的速度,同时不忘初心。现在是最辛苦的时间段。”
8年扭亏为盈,5年拥有晋阶班,未来做成一支万人俱乐部,将机构从上海辐射到北京,乃至全国——千叶将智对“世堡”的将来有清晰的勾勒与愿景,但他并不屑于走捷径。
【往期推荐】